发言: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教研室主任李艳
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17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教研室主任李艳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教研室主任李艳:我也没有准备专门的PPT或者讲稿,刚才听了前面几位嘉宾的演讲,我把我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化产业系这四年文化产业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一些做法,或者是我们的一些困惑,今天跟大家一起来交流。接着前面蔡校长的话来说,我们跟北大的办学定位肯定有所不同,我们没有搞更多的双学位,或者是高级访问学者这块,我们专门侧重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我现在先把我们从05年招收本科生到现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一个大概的思路,还有我们本科生培养的一个理念,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先说我们文学院文化产业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我们专业负责人提出一个16字的方针也好,或者叫理念也好,就是“文史基础、创意灵感、操作技能、管理智慧”。为什么我们把文史基础放在前面,因为我们这个专业放在首师大文学院里面,因为我们有比较深厚的文学、文化这方面的师资和研究力量,而且我们也认为,文化产业、文化创意它归根结底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灵感也好,创意也好,都是对人的一个理解,对社会的一个理解,所以文史基础是很重要的。然后在文史基础平台上,我们把创意作为我们一个着力点,把这个专业放在管理学,或者是贸易,或者是财经背景的这样一些学校和专业,我们把创意作为我们一个着力点,应该是比较实际一些。再一个我们从学生的就业这方面考虑,因为现在我们马上就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第一届本科生,05级马上要面临就业,也出于这个考虑,我们把操作技能也作为我们培养的一个重点,围绕着这个操作技能培养,我们分了一些模块,就是专业方向课分模块来进行课程设置。最后一个就是管理智慧,因为我们不想把学生单纯的培养成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在操作技能培养前提下,我们想把学生的培养提高一个层次,就是在管理这方面能够有所加强,有所侧重。

围绕这样一个理念,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在文史这块,我们把它叫做专业核心课,我们有20个学分的文学类课程。然后在专业技术课,我们侧重经济、艺术管理这块。必修课我不给大家说了,选修课方面包括网络新媒体,包括影视,也包括广告与创意策划。我们有这样一个想法,我们必须要分方向,一二年级,着重是通识课和一些专业必修课,包括像文化经济学、文化概论这样一些课程教学,从三年级分门别类,要分专业方向,不然的话,就业难度比较大。

文化产业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个专业,我们在实践这块,一方面是加大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再一个因为考虑到现在,像我们对口的一些中央台、北京台,它在实习生接收上,难度比较大一些。考虑到这方面的一些客观因素,我们从07年开始,我们申报一个项目,现在我们这个项目已经开始启动,我们建一个校内的首都师范大学文化产业模拟实习基地。第一批设备已经到位了,这个基地分为几个平台,一个就是网络运营平台,一个就是电子媒介运营平台,一个是出版运营平台,我们设想为学生提供一个校内的实习、实践的平台。现在我们已经开通了我们自己的网站,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到我们网站看一看,因为我们这个网站在2008年12月26号刚刚开通,现在是试运行阶段。我们以后一个建设思路就是把它建设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然后可以和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作为一个交流平台,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相关学科的教师、学者、研究成果、观点交流碰撞的一个平台,同时还是文化产业相关项目发布交流的平台。

现在我们的平台,以我们的学生为主体,已经开始运作了。接下来我们会在编辑出版和影视,以及网络新媒体这块,来按照我们的规划来开始逐步运作。这是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方面的做法。

刚才谈到有一些困惑,或者是一些问题,刚才前面几位老师谈到了,我觉得我们首都师范大学,作为北京市市属一所重点高校,我们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来自外地的高校面临的问题是相同的。首先感谢北大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交流机会。接下来在今年4月份,按照我们专业负责人老师的一个设想,我们准备来举办关于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一个研讨会,到时候欢迎大家能够和我一起来进行探讨。非常希望以后我们文化产业相关学科的老师能够多多交流,因为毕竟文化产业属于一个起步阶段,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呵护,也希望文化产业这个专业在以后能够越办越好。谢谢大家!

文章录入:kitten    责任编辑:kitten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