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吴承忠:各位嘉宾,大家好!我首先对北大这个课程提一点简单的建议,一个是关于本科生的课程,我想有的课程可以适当增加内容,比如说文化产业战略管理这个课程,比较重的是文化企业管理,这个对行业比较忽视,再就是忽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方面的重要性。课程设置,考虑商业的课程比较多,产业性的东西考虑特别多,文化不是所有人都用来挣钱的,我为有两块应该并重发展,一个就是公共文化事业管理,一个就是文化产业管理,应该并重发展。比如说公共文化事业管理,非盈利性的事业管理,图书馆、博物馆,还有文化遗产。还有关于文化行业里面的相关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管理,也是中国未来要面临的重大问题,这个也要列入议事日程。一块是公共文化事业管理,一块是文化产业管理。这个文化产业管理主要是盈利性的产业管理,包括微观的文化企业管理,还有对这个产业怎么进行推动。再就是关于研究生课程,这里主要列出的是金融班的,如果我们的双学位的学生学完之后,再参加这个培训,因为还是这个老师,老师不能在这个方面有重大研究突破,那么这个课程设置就有一些不理想的地方。
我谈的比较宏观,中国文化产业管理课程体系现状分析,本来想谈一些构想,但是来不及了,我把这个现状简单分析一下。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本科教育状况分析,第二是研究生状况分析,第三就是总的结论。
综合性大学、理工大学、师范大学,以及其他的特色大学,传媒大学、政法大学、语言大学等等。从专业和方向名称比较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有叫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有叫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很重要,但是产业这块,在公共事业里面,太窄了。还有影视资源管理,还有北京电影学院叫文化经纪人。可能有的信息不太完备,这是特别的一个信息。
所在院系情况,大多是在历史、文学、传播等相关机构。既然文化传播有这个专业,它到底属于公共管理,从旅游管理发展30年历程来看,我想会走类似道路,旅游专业80年代初开始办的,到了98年的时候,本科到硕士,直接把它定型了,明确规定在工商管理学科下面。这样明确在工程管理下面的,二级学科,一般都放在工商管理学院下面。现在这个现状,我估计在20年之内都很难改变,旅游管理成为一个一级学科。
咱们文化产业管理,可能在未来20年之内,如果我们的学术研究不能成为一个单独学科体系,非常困难成为一个单独的一级学科,把这个学科归类,把它弄清楚。这个研究水平,我们国内还是比较低的。
第二个就是综合性和特色大学在本科专业上的不同定位,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综合性大学成立综合性人才培养培养定位,怎么样和已有的特色定位进行竞争?艺术院校的艺术管理,你怎么样跟它竞争?还有考古文博院的管理,还有北体,这些很特色的院校,他们存在一个竞争问题。这样来讲,如果把它单独设一个专业,那肯定有综合性的,一定有它自己学科综合性的特点,而不是分产业特点,这样的话,有必要设立这样一个专业吗?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思考。
课程设置特点,第一差异明显。我列了两个做一个对比,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学科和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程。我们这个学校,在选修课里面,考虑到学生可能将来综合素质比较强,如果仅仅把它弄的很窄,可能就业比较困难。
方向必修课程,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性人才培养目标有差异。
第二个特征,本科教育,某些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共性,专业基础课程,有一些课程大致取得一定的共识,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这样的。
第三,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和混乱现象。不同的学科优势不同,开的课程也是比较乱的。从对比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情况来看,这个可能要逐步改变。目前短期内是各个院校都充分发挥自己的师资优势来弄,但是长期会逐步稳定下来的。研究生教育,我们自己准备明年招收文化与休闲产业管理的研究生,我们已经招收了文化管理的相关研究生,我们把这个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列表。山东大学叫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生专业,其他的大学可能不一定这样叫,都是在其他上面设一个文化管理专业的相关研究方向。比如说从学历来看,他们都有差异,都不一样的。另外就是从开办专业来看,也有差异,方向名称设置也有一定的差异。这是我们学校行政管理专业,硕士方向,文化与产业管理方向。
最后提一点建议,构建一个更为合理的文化产业管理学科体系。再一个就是也涉及到研究水平,一个是理论的,一个是政策的,再就是加强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交流和总结。最后一个,在本科生课程体系上,加强对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和研究。综合性大学以综合性大学特点培养人才,特色性大学以特色性特点培养学生。比如说我可以带学生做旅游方面的课题,还有文化遗产管理这方面的管理实践。我们还可以找几个别的行业老师,传媒大学搞媒体管理的老师,还有艺术行业管理的,可以突出这样几个特点,本科生到了三年以后,就不会很茫然。我就说这么多,可能不太正确。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