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张智华
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17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张智华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张智华: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学院给我这个交流和发言的机会。当时我们知道,它主要是有针对性的,就是针对文化产业课程,看了资料,也听了前面几位嘉宾的发言,我觉得北京大学这个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合理的,而且形成了一个体系,也符合北京大学的特点,因为它多层次,有一些优势,基本上在课程设置当中体现出来。它的基础课、专业课,还有各种班,给北师大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我谈一点建议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我觉得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因为这个从教育来看,它也是北大的一个强项,因为它的传统文化积淀100多年。

第二就是电影电视方面的课程,应该适当增加,我是电视专业的,我觉得这方面也有优势的。怎样可以在课程设置方面适当体现。

第三,前面刚才也有几位老师谈到了,就是这个文化有一些可以转化成产业,但是有一些转化起来困难,我觉得可以适当区分。哪些可以转化成产业的可以多加强,这是准文化产业课程的重点,比如说像《花木兰》、《功夫熊猫》,不管怎么样,美国人用了中国的文化,变成了全球推广的产业,它是名利双收,这个给我们启发比较大。

第四,刚才听了前面几位的报告,我们觉得各个学校的特点的确不一样,北大它有各方面的优势,课程比如说双学位、研究生课程班、创意博士课程,我觉得这个上面给我们的资料,已经有所区别,我觉得可以进一步明显一点,它有双学位,北师大也有双学位,我觉得它这个做的比较好,把特点突出出来了。到了研究生班,这个课程还是不一样的,这个要求不一样,人员也不一样。

后面就是各个学校不一样,今天来的各个学校代表比较多,我觉得文化产业在不断探索中,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也是一个朝阳专业,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发展。北大可以给我们启发,但是不能照搬,因为各个学校的特点、资源不一样,我们可以结合各个学校的文化和现有资源,北师大是跟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来结合做的,我们想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长处,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相应开设一些课程。这样就有特色了,同时也有共性,也有个性。

文章录入:kitten    责任编辑:kitten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