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三网融合
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1

 

马骏:三网融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马骏: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的主题是三网融合。

我先想介绍一下三网,三网是指电信网,互连网,广播网,在技术上相互借用,在网络上相互连通或功用,在终端上相互通用,在业务上相互渗透的现象。这三网融合可以从技术网络业务终端这几个方面来理解。

目前来看,三网融合是不断变革的过程,对产业的影响非常大,同时这个产业变革还只是刚刚开始,还在不断深化。产业变革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影响是非常大的,原因在各个层面。从业务层面看,有机会也有挑战,对消费者来说,将来工作方式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就是要探索新的监管方式。

我们先看互联网部门,现在处在扩展疆域的阶段,互联网部门应该是有创新的活力的,现在就是说你只需要把你创新的东西往里加,并不需要改变,网络是不需要控制的,不像传统网络。由于互联网的创新活力和互联网的成长性,互联网得到金融部门大力支持,大家也能看到风险的投入等等。由于金融部门的支持,互联网部门处在不断拓展疆域的过程中,业务种类迅猛增长,对传统业务分流或替代。

对于电信部门而言,也是一种挑战,现在电信部门考虑的重要问题,就是我这个电信运营商,我是仅仅作为管道运营商?还是向上下游延伸,包括刚才提到的门户,终端。大家知道电信运营商的传统模式就是我建一张网,然后用户之间互相打电话,就按照时间来收取费用。融合时代带来更大的机会和挑战,他的机会是可以向其他网络渗透,现在在互联网以及网络传播这个方面已经是主导的地位了,但是在产业链上面永远是有挑战,运营商的出路应该是从语音服务向增值服务转型,这样电信部门节需要建立核心竞争力,他的最基本定位就是做一个管道运营商。

对光电部门也是有机会和挑战,我个人认为他的发展趋势是要从封闭的体系走向开放的体系,网络融合对广电部门既带来机会又带来挑战,他既面临其他网络的竞争,也有机会渗透到其他网络,比如美国的有线电视网,已经渗透到网络里面去了,但是在中国来看,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文化和信息服务面临全球竞争,国外的文化和信息也进入我们国内,这样封闭体系就面临一个挑战。为什么封闭体系不能面临这个挑战呢?主要是封闭体系阻碍了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提高竞争力,所以从长远看,广电部门必须要从封闭走向开放。

三网融合对我们国家的监管也是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传统监管是采取纵向分业监管的体系,现在这个体现面临一个重大问题,传统广电监管侧重社会政治目标,这个全世界都是一样的,要保护舆论的多样性,保护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繁荣,而传统电信监管侧重经济目标,重视市场竞争,同时也兼顾普遍服务。而传统互联网监管部门是放松管制,因为这是传统开放网络,是很难管制的。所以分业监管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第一点,我们社会监管可能会部分失效,我们可能是限制了产业发展,削弱了创新能力,在全球竞争中,不进则退,这样我们这个阵地不仅不能守住,还很可能失去,我们过去讲了积极防御和进攻一样,你进攻可能守住这个阵地,防御可能还守不住。

第二点,分行业监管可能导致不公平竞争,我们有一些部门很难获得社会资本的投入,很难吸引人才去进行创新,这样他的发展就相对比较慢,处于这么一个状况。

第三个是无法应对层出不穷的新业务,现在网络说有很多新业务,通过网络下载看视频等等,这完全是新业务,现在情况是,多头监管,多个部门去监管,最终结果是要么管死,要么就是谁也管不了,处于这么一个状况,所以在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分业监管体系必须要进行改革。我个人看法是,改革的方向应该是统一监管,内容上要统一监管,网络上要统一监管,就是说对所有内容,不管是不是通过网络传播的,有一个部分监管完了之后就放行了,没有必要通过这个网传播一个部门审一遍,通过那个网另外一个部门又审一遍,这样成本太高,同样内容多次审核,导致政府的成本太高。第二个效率太低,就是所谓的效率实际上由于各个部门的标准不一样,这样达不到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比如我们通过电视,通过广电网或者VCD不同渠道传播的内容,没有必要又去审查。

另一个方面就是监管方式的变革,过去监管方式比较多的重视限制性的监管,所谓限制性的监管就是政府来核定什么可以搞,什么不可以搞,现在来看,由于网络的开放性,限制性监管作用是越来越弱,你限制了国内的内容,消费者可以看国外的内容,所以从现在来看,应该是要以国内内容为主,然后利用网络传播把我们国内的文化传到国外。限制性的政府也不是不需要,包括黄毒赌,涉及社会危害的这样一些是有必要的。

另外从事前监管,事后监管整个看的话,考虑到网络开放性,我个人认为将来要事后与事前相结合,但是要以事后监管为主,这样才能促进产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文章录入:kitten    责任编辑:kitten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