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
蒋述卓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王 铁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
蔡 强 深圳室内设计师协会会长、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吴 浩 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
对话设计师:张琦曼 刘年新 马克辛 周长积 庄伟匡 黄庭 赵兵韬 陈顺安 董赤 陈六汀 吴昊 齐爱国 洪忠轩 聂剑平 李益中 殷艳明 于强 明光华 陈一涛 颜政 涂一 梁晖 陈广斌 崔亚曼 陈飞杰等
世界“设计之都”——深圳
主持人:下面有请四位嘉宾参与讨论“设计之都”,首先有请济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蒋述卓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王铁教授,深圳室内设计协会会长、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蔡强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吴浩教授。申都过程中有一位专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就是济南大学的蒋校长,他是我们深圳“设计之都”战略规划的全程参与者,首先请蒋校长谈一下这个事情。
蒋述卓:感谢北大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机会来讨论,我觉得今天下午的讨论,对我教育非常多,收获非常多,我认真听会收获良多,非常感谢。为什么深圳市“设计之都”的设计我们也参与了呢?我们济南大学在2007年给深圳市做了一个叫“2007年—2020年15年产业文化规划”,这是我带着学校40个人的团队做的,有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文史哲学等学院的老师、博士、硕士组成的跨学科团队,跟深圳市文化产业办和深圳市规划局共同做的规划,这个规划最后由规划局参与,专门有个产业文化办公室,是在宣传部独立的政府部门,文化产业办很多省没有单独成立的,但是深圳市单独成立的,可见深圳市对文化产业发展抢先一步,非常重视的。
最后报告做出来有50多万字,经过市政府会议,各个市长、秘书长、职能部门专门讨论,通过的是3万字左右的概要,去年十二月才进行发布。我们学校进行调研时大约经过两个星期,最后确定八大产业当中,第一个产业就是深圳的设计,把它放在第一个产业,这是我们经过实事求是的调研,觉得设计业对于深圳文化产业的拉动是最大的,其次才是动漫产业,第三才是数码产业,第四才是新媒体产业,还有其他的产业。
它拿到“设计之都”之后,对于深圳市文化产业乃至城市文化建设和城市文化进一步定位将是第一推动力,最重要的推动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深圳市在建设文化时提了“新风城市”,城市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与它的城市文化构想和文化发展经常相背离。比如前几年,新风城市尽管定了,但是找不到支撑,比如电影业,往往由万科集团打造所谓红色经典,这与新风城市相悖的。另外不断做打工文学讨论。现在把“设计之都”拿下来,对于构建这个城市的文化定位将是很重要的。
第三个问题,拿到“设计之都”之后要进一步使这个品牌要明亮,成为名副其实的“设计之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觉得在几个方面还要做很多努力,第一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设计人才来深圳定居,要使他们的才能汇聚过来,这样才能出好的品牌。第二还得拿出真正好的作品,能够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最好是能够在国外拿到一些项目,就刚才讲的,你要让人承认你“设计之都”的地位,承认你设计师的价值,必须在国内外有典型的作品得到承认。第三,还要利用我们深圳大学、广东高校,包括北京高校培养后进人才,没有后进人才做支撑也不行。第四更重要,要在深圳市形成一种利于设计业创新、能够发展的一个全新氛围,我觉得这个氛围深圳市还不够,为什么呢?它很多氛围和政策创造的还不够。比如设计业不是单独发展,单独发展是不够的,还得观念开放,现在还不错,还有很多国际交往,比如深圳市跟新加坡、日本交往还很好,每年有个双联展,今年邀请了日本水墨画来,尽管是水墨之间的交换,但是对设计非常有推动的。包括视觉艺术的推动做的非常多,这种交往还要更多。
新加坡也提出,二十一世纪要打造成“设计之都”,尤其是园林景观设计、工业设计等非常有名,我想深圳市还得有个氛围,就是文学艺术要有氛围,其他新工艺术,包括当代艺术还得有氛围。你还必须要有各种当代艺术的氛围,文学艺术氛围,舞蹈、音乐等等其他氛围创造好了,才能够使整个“设计之都”从树木长成森林,这才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蒋校长对于“设计之都”了如指掌,王铁教授对深圳设计业也比较熟悉,深圳有个室内设计文化节,05年开始每年一届,王铁教授都参加了,下面有请王铁教授。
王铁:非常高兴给我提供这个机会,与深圳市室内设计协会合作了多年,从今天整个讨论的过程中以及对于设计来讲,虽然深圳拿下了“设计之都”,但是就中国目前设计业来讲,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等,今天听了非常沉重,我确实也收获非常大,我总感觉大家在做中国式的现代考古,什么意思?开始挖祖坟。
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而立,三十前不管了,三十后我们怎么走,这是重要的问题。我的理解,以工业设计为基础辐射到各种设计,无论是建筑设计也好,平面设计也好,还是其他的景观设计等,都离不开基础工业。千头万绪基础工业不行,那么所有的东西都不行,折射到我们的教育也出问题。
都说百花齐放,上学时强调百花齐放,到今天真是百花齐放,但是放了后发现没有办法收场了,不知道怎么管理了,今天在座的无论是设计师还是老师,大家都要认真探讨,如何脚踏实地的做好培养下一代基础的人。比如做工业设计的,二十岁前都没有见过台灯,后来考上工业设计学院,让他做设计这可能吗?但是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就是前面说的三十年前三十年后,我还同意郑老师的观点。
主持人:深圳的设计业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还是处在前列,深圳把“设计之都”作为城市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可以说深圳设计从业人数以及设计企业数量之大也是排在全国前列。设计专业设计师超过六万人,有实力的设计公司超过六千家,这都是推动深圳设计在中国,甚至未来在世界设计舞台上站住脚跟的原动力。在设计业发展的同时,深圳室内设计协会也得到了发展,深圳有服装设计协会、家居设计协会、珠宝设计协会、室内设计协会等,这些协会对设计业的推动可以说功不可没。下面请室内设计协会会长蔡强教授讲讲。
蔡强:非常感谢北京大学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我到深圳已经12年,我也是从北方移居到深圳,我是辽宁沈阳人,我来到深圳十二年,我看到深圳十几年的发展状况我有很多感触。深圳这个城市本生没有参照性,在南海边陲由渔村发展为城市,“申都“之前深圳有三个讨论小组,其中我参加了两个,一个是设计科学院的讨论组,一个是深圳市教育局的讨论组,有一些专家认为,深圳成立时间短,缺少文化观点。我持另外一个观点,我本生有体会,我说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本生这个城市就是邓小平设计的,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个神话,二十年建设成这样规模的城市,不可想象。现在深圳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今天第一个演讲嘉宾是全国政协主席,他讲的创意产业指数,深圳有这样的基础,它的文化是多元性的。由于发展,从全国各个地区,不同设计团队都涌到深圳。涌到深圳的设计师,其一是有设计心,其二有很好的基础,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因为有很多工程项目给他们锻炼,同时毗邻香港,接受香港设计师的影响和合作、带动,在初期对于设计师的提升有很大好处。
广东还有另外一个基础条件,整个装饰行业材料广东是大后方,深圳设计师可以第一时间拿到新的研发材料,用新的工艺来做设计实践,同时接受香港设计师的影响,在从业方面相对比较规范,也比较敬业。近几年在全国,特别是室内设计方面评的奖项、级别和数量,几年下来都占全国总数的25%。
看看深圳装饰公司,甲级公司近百家,在这方面深圳有这么一个基础,因为时代发展给它奠定了一个基础,同时它还有一个影响,方才蒋校长说的文博会,相对来说市政府的支持、相关的设计活动,中装协08年在深圳就搞了两次活动。深圳一个新城市,是全新的面貌,相对设计含量多一些。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衡量,确实有很多地方有欠缺。首先对人均素质的提高就是一个欠缺,特别是一些甲方的审美方面的提高,说服甲方怎么能够接受好的设计,这样才能出精品,如果甲方不接受你的设计,你好多东西会扼杀在摇篮里。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去做相关的学术上的讲座,文化性的讲座。
同时深圳目光要瞄准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他们是怎么做的?同时也希望全国业界专家们都支持深圳,让深圳这个平台在设计上能够很快得到完善,在中国目前发展势头非常好的基础之上能够成为设计之国。韩国对设计那么重视,是因为创意产业对国家的国民经济所带来的作用。另外深圳还需要引进高端的设计教育、设计培训,仅有一个大学是不够的。现在深圳在搞虚拟大学和名校研究生院,同时也在建研究中心。在设计方面我们应该引进国外高端的设计培训,在深圳现在也在搞荷兰设计展览,也是这两天,对深圳设计师应该是任重道远,我们还肩负着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学习,同时审美方面的教育、审美方面的普及是今后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吴浩:今天我还是想结合这个题目,也结合深圳谈一下。设计文化和设计产业,这是第六届,也是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我觉得北大搞的这样主题性很强的研讨也成为了品牌,这也是今后设计产业未来的希望。我们可以通过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可以证实这一点,深圳的过程实际是深圳现象,这种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产业,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它是一种文化产业。
大家看深圳,对深圳的理解是个过程,前十年的深圳讲究一个速度,它的发展并没有品位,但是速度是在中国唯一的,在国际上也是罕见的,通过这样一个速度,以至于到今天深圳率先提出“设计之都”,并且申报成功,这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年,深圳从没有文化追求到有“设计之都”这样的定位,可以说是改革开放非常成功的范例。反过来我们再通过这样一个现象来反思,如果把这放到其他大城市,比如放到西安,这个话题就是喊十年都没有结果,政府不会理你,也不会感兴趣。你说打造“设计之都”,我想可能没有人理你,但是搁在深圳就不一样,这件事情就可以做成。这说明深圳现象对设计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它本生的文化背景对设计产业形成也是有利的。
主持人:在深圳设计业发展过程中,可以说人才一方面是设计业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我们高校为深圳设计业又注入了活力。深圳有两所大学,一所是深圳高等技术学院,一所深圳大学,每年培养的设计人才大约有200多人,更多的设计师来自比如清华美院、广东美院等等,在美术院校里,清华美院给我们的贡献真的很大,很多参加国际国内大赛获得金奖的设计师很多来自于清华美院,在座的郑曙旸也非常关注深圳设计,几次参与深圳设计界的活动,请郑老师也谈一谈。
郑曙旸:本生这件事情就已经说明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深圳作为这样一个试点本身是成规的,设计本生就是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恰恰是没有任何负担、没有任何包袱、没有任何框架的,这就容易设计。就以我们这个专业来讲,你说室内设计最早以个人命名的公司,能够在深圳出现,在其他地区是不可想象得,是不可能的。包括它的一些设计师业态的环境在其他城市也不可能。别的不讲,像中国美协运作方式,完全按照行政模式来管理,这是绝对不可能有创新的可能性,本来艺术要在完全出于艺术家本身、设计师本身这样的冲动、激情和释放。刚才大家说设计师要玩,包括国外设计师,把设计师生涯规划的很到位,其中最重要是要激发设计师激情,如果激情没有了,那么他的设计生命就终止了。刚才几位年轻设计师讲了,如果为了生存,在年轻时就压垮了,那么就不行。我认为设计师还是需要冲动,要激发活力。深圳恰恰具有这个优势,这在全国任何城市不具备的,是非常有活力、非常有激情的城市。到现在为止,深圳设计师平均年龄肯定在深圳排在最前面,如果失去这个,好象一切生活的原动力都没有的话,那不行的。
主持人:请山东建筑大学周长积教授谈一下。
周教授:创意有许多色彩,在首都北京,还有来自全国各地设计师,在这里大聚会、大碰撞,这样将来我们的设计就有希望了,有一些观念可以存在,不管是老的还是年轻的,这样才能推动设计的发展。我是从事教育这一块,干了教育将近二十年,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起码是见证了二三十年改革开放设计的发展历史,承担的责任是把学生带好,不要误导。谢谢!
主持人:两位教授都谈到了设计业的情况,包括郑曙旸老师谈到了深圳是年轻的城市,深圳设计师平均年龄在全国应该都是比较年轻的。这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设计之都”的评语,我念一下:专家评审团在评估深圳时,看重深圳的发展潜力,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城市有着很短但充满活力的历史以及年轻的人口,让人印象深刻。由于本地政府大力支持,深圳在设计产业方面拥有巩固的地位,它鲜活的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以及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环保包装的设计都享有声誉,深圳还强调设计理念,同时在相关领域尊重经济。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深圳申报“设计之都”时的评价,其中谈到工业设计,事实上工业设计在深圳占到全国市场基本60%还要强。今天我们工业设计界的柳冠中教授在这里,我想请柳冠中教授给我们谈谈未来深圳在设计业应该怎么发展,还应该有哪些作为?
柳冠中:深圳是非常年轻有活力的地域,深圳工业设计的确发展很快,占了全国大部分的比例,而且很多年轻设计师都流向那,最重要是深圳设计体系比内地要全面,周边加工体系很健全,设计公司已经形成规模,另外深圳有很多材料研究或者制造研究,这些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另外深圳对设计一直很关注,从政府角度推动工业设计在全国走在前列,政府完全可以进行指导,可以促进深圳自己更加健康的往前发展。我也听说深圳开始搞工业设计产业园区,全国也在搞,借此机会把我了解的情况说一下。温总理批示,国务院经常打电话到各省市,说有什么具体措施没有,这样一来各省市领导拼命往前推,宁波市一下拿出三十亿推动工业设计,但是不知道怎么推动,马上搞工业园区,30亿拿出27亿盖大楼,引进一些设计公司,结果没有那么多公司。外国公司一进来,宁波市政府马上把明星企业对接,这很可怕。我们不了解工业设计,一抓工业设计就变为房地产,就引进,一引进就成了外国人的,然后中国还是中国制造,这根本不具备配套服务链,我希望深圳这方面能够做出成绩。
主持人:深圳在获得“设计之都”称号后,更多的人认为这时候对深圳设计界来讲是个机会,深圳设计界从此登上全新的平台,更多设计师也同样认为,这是新的开始、新的起点,每个设计师只有注重自己的原创精神,注重自己的设计水平提升和质量,才能维护“设计之都”荣誉和城市的品牌,深圳未来才能真正成为“设计之都”。我想请在座嘉宾其中一位做个总结。
蒋述卓:我想最重要的是要打造出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特色,不能跟风,不仅仅是工业园的设计不能跟风,整个设计的个性,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必须打出来,就像室内设计所讲的,最早装房子,每个房子都有一个酒吧吧台,那时候谁都跟,再过了一阵子是复古,连酒店到处都是中国文化,这最终就倒了胃口,像穿旗袍一样,每个人都穿,结果就成了饭店服务员。设计就是创造,“设计之都”要打造出自己的个性,打造出深圳市自己的设计和个性以及自己的品牌,深圳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个性和品牌的打造,就这句话。
主持人:大家知道北京文化产业研究院在这有个国家基地,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而在这里面有一个部分就是研究设计产业,设计产业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北京大学的意义就是它可能并不直接参与设计,也没有直接的进行设计教学,却可以平行的跟各个设计单位以及各个设计的教育单位构成联络,因此诸位觉得有什么样的事情值得第三方来组织、来作为平台做,北京大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地方,所以开这样的论坛能够请到大家,也是北京大学的荣幸,是北京大学给各位提供的机会。无论是一些研究的活动,项目的推进,北京大学愿意为大家服务,这也是北京大学的心意。
今天来了这么多人,有这么多专家留下来,会议组委会让我代表北京大学,代表文化产业研究院向大家表示感谢,我要告诉大家,其实在北大有两件事情值得大家关注。第一,我们一直关注着中国当代艺术,包括当代设计中间的情况,并且设立了档案,一直在追踪调查,诸位的工作常常在我们关注范围之内,只是我们不说。第二,北京大学由于大量专家是侧重于研究,而且研究涉及到世界各个方面的联络,比如说关于今天提到比较多的设计管理问题,我们曾经就收集了140个著作,本来打算由我们组织将它全面翻译成中文,供给大家在工作中参考,在教学中使用,这样的工作有了今天的论坛,我们共同来推进。
北京大学虽然自己不做设计,但是北京大学联合了很多做设计的人,尤其是联合了很多年轻一代,他们在中国完成设计教育后,也在北京大学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和教育后,目前这批人分别在美国、欧洲得到了博士学位,他们现在来往于两地之间,跟我们联络也很多,我们希望这样的信息平台开放给设计界所有人,只要你们有需要就来找我们,我们尽力帮助大家,也许这就是我们作为国家基地的一种作用。
总之,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用这么多时间一起来讨论一件事情,当然也是我们共同的事情,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