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冠中:开拓创意、打开思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柳冠中:我们设计这个话题很热,创意产业也很热,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从事工业设计这么多年,感觉推动起来非常困难,刚才大家的谈话中有这样的体会,设计要推动起来,光靠个人力量是不行的,靠政府,政府又怎么来推动,这需要我们一块来探讨。
今天我的题目是,过去我们设计往往固化到一个物,或者设计一张桌子,设计一个椅子,这是我们束缚设计观念的最大障碍,设计对象到我们的设计目标,我提出我们应该把设计对象不当为目标,而是它解决什么问题,是做一件事,那我们所谓创意自然开拓了。我们所谓的工业设计是以名词认识它还是动词来认识它,还是整个为了解决人类进步来作为目标,这就衍生出我在85年提出设计师生活方式的设计,逐渐发展设计师解决一种问题,是在做事这么一个观点,这样可能打开我们的思路。
看一个问题我们经常会争论,在看问题的角度、立场、层次不一样所造成的争论,实际我们看事物之所以复杂是看法本身站的角度不一样,所以复杂了,正因为这样,老祖先早就告诉我们,学习时不能从感官入手。流行歌曲说凭着感觉走,这是胡说八道,不能凭感觉走,你看老祖宗造字“听”,但是老祖宗说,不能只耳朵听,还要眼睛看,是横过来的眼睛,要仔细端详,还要用心去听。我们认识一个新的事物,认识一个所要探讨的东西,或者设计一个东西,我们不能从表面现象去认识,要全面的去认识。简化字更高明了,就是现在所谓的反馈、互动,要用嘴巴去听,你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还不够,要用你的嘴表达出来这才是真正听懂了,才有意义,你的设计才有意义,而不是跟风,不是走形式,不是跟时尚,不是走潮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意义,科学绝对不是指科学工作者、科学成果,而是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告诉我们它是什么,是怎么样的知识,所以科学了不起,但是永远是描述事实,它只是陈述逻辑,这就是艺术和设计跟科学不同的地方,我们是表达东西,我们要做上帝没有做的事情,科学只是发现上帝做的事情的规律、秘密,它是陈述逻辑,只是个认识论,但不是方法论,方法论是设计,设计师要用这些知识创造未来,创造没有的东西,可以是什么,不再是上帝那样的,可以是这样的,可以是那样的,应该是这样,应该是那样的,是一种预设的逻辑。设计一开始没有创造那就不称作设计。
在座已经说了很多了,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从解放到现在也就五六十年,而西方国家上百年工业进程,深刻改变了不仅我们看到的现象,而社会机制和意识的改变,规模化的大生产,就是大生产工业革命的意义绝不是机器化,本质分工。中国是家族意识,西方是契约,通过分工,不相干的人坐在一起一起做事。而我们国家没有积淀这样的文化,根本没有工业化的基础,所以只能是工业化的表面,我们引进设备,有了电脑,或者有了手机,都是结果,而整个进程、起始我们不知道,工业文化远远没有沉淀下来。
我们说文化像冰山一样,什么是文化,我们看到的是文化的结果,一些古董,一些商品,一些建筑,一些街道,或者一些标识,这是文化的现象,而它就像冰山上浮在海面上的东西,。改革开放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是体制改革,这关过不了,那么所有的都是泡沫,观念很好说,我们经常跟领导谈,都能接受,但是一办事就不一样了,因为下面机制、组织、关系,既得利益者绝对不让你动,很多建议提了很好,一实施就发现这一块东西五个部门分管,你说谁来干,谁也不肯干。工业设计为什么在中国这么难,设计费上不去,是中国政府体制不适合设计,是领导决策,是帝王思想,是封建体制,并没有真正的改变。
大家看看所谓现代化,看待所谓的城市,包括文明环境,大家有电脑、手机,哪个是中国人发明的,除了纸张。现在可以因此骄傲的东西都是通过蓝图、工具、模具引进制造的,而商家学会了什么?学会了利润,他花钱买了设备第二天就能赚钱,谁愿意开发,开发有风险,要五年十年,所以不重视研究。中国企业的平台,以至整个社会肌体是畸形的。中国远远没有完成工业化,只是加工工业,工业化是个全过程,前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没有,设计在中国只是停留在外观、美观上,而设计所谓的开发、设计市场、设计行业,要说设计行业是对我们自己打了一个嘴巴,我们根本没有产业链,没有前头后头。搞设计的不能只有搞设计的,还要有吃设计的、管设计的、玩设计的,才有你的活干,这是个链。我们只有搞设计的怎么行。看见西方的东西很好,假设这个鱼特别鲜美,我们去买鱼、钓鱼,然后回去吃,这是模仿的思想,还有一种思路,工业化的思路,我去研究这池水到底水质怎么样,当地气候怎么样,然后化验后去培养鱼,创新鱼,养鱼是件事业,不是物质赞扬。现在我们什么思想?你有的我也要有,你有的我要建的更大更好。
我们不应该提倡占有,而应该提倡使用,而现在都提倡占有,买房买车都要有自己的,99年在亚太设计会议上,松下设计老板大谈二十一世纪松下洗衣机将是什么样,问我中国二十一世纪洗衣机怎么发展,我说中国二十一世纪淘汰洗衣机,他说为什么?我说老百姓买洗衣机干什么,放在屋里面每天占个地方,利用率不到10%,老百姓要的不是洗衣机,而是干净衣服,如果把这问题解决了,可以节约水,减少浪费的资源,这是我们创造最根本的源,我们没有明白。把服务做好了,产品只是载体。100年前是搓衣板。
我问东京教授,为什么把合金电视机评为第一,他说产品可以回收,利于环保,我说能不能把衣服做成金属的,他说如果金属做成衣服,可以做到绸缎一样柔软,只是成本问题。如果把衣服原材料做成金属丝,那么还用洗衣机吗,根本不要洗衣机,那就不是洗了。大量节约了淡水,这样的创新思想当然不是一个人,我下面讲创新不等于设计,原创不等于设计,原创要转化才能叫设计,而转化的过程是最艰苦的,光有点子工程不行,而转化是要机制、要平台、要个链,而现在我们看,沉静在市场的产品上,大家想想中国十三亿人口,都能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生活方式吗?一个月换一双鞋,每家小姑娘打开抽屉多少垃圾在里面。毕业同学聚会,没有车没有房都没有脸聚会,我们过度强调对物的专注,淡化了我们对污染地球资源的浪费,现在我们又要吃祖先又要吃子孙,实际我们人类的道德伦理观,要有品质、品行、品德,现在企业都讲品牌,实际在造假品牌。
十几年前大谈CI,这能解决中国问题吗?不可能,你没有过硬好的服务和产品什么品牌都谈不上。我们千万不能把设计盯在物上,老百姓需要物,但是我们实际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我们要重新理解到底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设计,人与人接触,与他人合作,甚至要有失败、挫折,这样懂得自然,懂得人,懂得所谓乐趣、情操、情感,忘掉一切,只知道竞争,那是不负责任的。八零年世界工艺设计协会对工艺设计定论是物的设计上,06年很清楚了,大的趋势已经变了,06年对工艺设计的定义跳出了物,说是创造性的活动,为物品过程服务,建立起多方面的品质。我们这方面想了多少?工业设计协会也对这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出台工业设计产业政策,要说清工业设计到底怎么回事,也强调必须贯穿于研究需求、工业制造、消费、环境保护等,而不是只讲结果。就像我们只关心GDP,忘掉了过程,这不可能得到好的结果。
我们忽略了支持平台的系统结构,就是社会产业链的搭建,老在知识分子圈里做学问是不行的,习惯叫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这种做法是纵向的,而工业设计强调是横向的,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一是工作对象的分类,最早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为什么变化呢?分类不同的变化,我们强调横向的产业链,这是一种生产关系,生产力是靠科技,而设计是生产关系将会带来更大生产力的提高,工业设计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引导人们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需求,而我们说的工业设计谈的都是制造企业的设计,就是改型、改良设计,还有一种,像海尔、联想,做开发性、创新性的设计,我们没有接触,我觉得这是中国唯一的出路,就是集合性的服务系统设计,这是应该政府介入、政府推动的产业创新战略,就是物到是这个过程。我们出门都要带手机,为什么我们不想一下,现在是信息产业部,或者移动通信公司,或者银行,今后的社会从可持续发展看,有没有可能钥匙、钱包、手机出门带一样就可以,这是我们说的产业创新,这是大创新,不是说你有个杯子,我创意一下,变成金属杯子,这不叫创新,现在缺的是新物种的产生,根本思想观念的转变。
真正设计说三十年到五十年,我认为五十年以后,中国需要社会化循环性的产业机制,这需要积累,需要积淀,工业社会诞生于分工社会,是把各种关系的协调,没有机制做不到的,需要整合、集成的新产业平台,才能成为中国创造,而不是中国制造。现在面临的问题很严重,我们认识片面,国家设计创新系统链不完善,机制根本不畅,适合协同创新的机制没有形成,政府缺位,政府支持薄弱,工业设计基础性研究无法开展,就像现在都在搞工业设计园区,谁去做基础工作,中小设计公司进去后做不了事情,工业设计能挺得住吗?不可能,只把设计公司放在一起,还是做加工型,还是做设计的打工者,一个月出一个产品,网上下载一个方案,然后交待完事。中国设计公司出现一千人的公司,不是脑力密集,还是体力密集。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有一个综合学科、各个部门的循环体制,探求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和产业链,政府现在醉心于科技创意,这是知识,经济发展要有自己的规律,工业设计恰恰是把科技创意能够连接到人的生活中的一个桥梁,这个机制如果不能够开发出来,不建立的话,我们中国永远光喊科技生产力,这是没有用的。
所谓新型工业化实际需要产业设计,工业设计翻错了,应该是产业设计。本来当时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就是产业革命,是产业设计的意思,我们理解为工艺品设计,那么就是具体产品,思路马上局限住了,翻译误区带来这么大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工业设计产业链的发展,有效组织创新主体,协同创新、集成创新,这不但是科技界关心的问题,也是设计界关心的问题,更应该是政府部门关心的问题,提高国家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竞争能力,建设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环节。我希望这些发言尽快通过论坛,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到地方政府,建成集成式产业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