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峰:以创新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0

 

陈少峰:以创新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我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以创新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家知道目前全球都面临着一个经济发展的困局,但是我认为这个困局对中国来讲,也许是一个重要的磨炼期。经过这个磨炼期之后,中国文化产业将取进一步发展。不过在这里面需要思考的是,假如机遇来临,我们需要做什么准备?或者转个角度来说,我们中国的文化产业在过去的改革开放30年当中,我们是在30年的最后获得的一种发展,那么未来的下一个30年,应该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在这个黄金时期到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比如说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很多的机遇,比如说动漫发展机遇,我们市场空间很大,很多人都说我们有2000亿的市场,但是这个市场在哪里?有多少个动漫企业真正挣到钱?我知道有一些动漫企业挣到钱,以后拿到政府补贴,并不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

就是说在这个发展当中,我们还面临着如何去抓住机遇的问题,那么我个人认为,要想更好的抓住机遇,我觉得我们需要做一些创新和转变,下面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如何通过政产学,以及媒体各界共同努力,推动十个方面左右的创新,或者转变。

第一个创新,我把它叫做综合观念的创新。我们知道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在这个视野下面,我们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但是文化产业本身,作为一个概念,作为一个产业,我估计很多人还是很不熟悉的。文化产业四个字,很多人看到前面两个字拿走了,拿走半天,看发现有两个字叫做产业。文化产业现在很多人都关心文化产业,但是我敢说70%以上的人都是用我们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管理文化方式来管理文化产业,我认为这个是遇到很大的问题。其中一句话口号叫做“文化产业要以社会效益优先”,那么我认为这是不妥的。为什么?因为如果文化产业以社会效益优先,我们实际上还是在搞文化,不是搞文化产业。我要说的意思是,我们在搞文化产业的时候正确的口号,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不能以社会效益优先。如果不实现这个转变,我们只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产业。这意味着当政府在工作报告当中,提到文化产业的时候,他应该在两个地方提到文化产业,一个地方讲经济的时候,文化产业是经济当中一种优秀的产业,所以他必须讲支柱产业,把文化产业作为可能的支柱产业,或者已经是支柱产业。另外一个是在发展文化的时候,要讲到文化产业,就是要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促进软实力的提升。我觉得在讲文化产业的时候,我们可能有人要讲文化,但是我们也要讲文化产业,这是两个不同的行业。也是两个不同的管理门类。

第二个转变,我认为我们需要建立学科,我们现在有文化产业专业,但这个专业设置在各种各样的门类底下,有的在文化,有的在商业,有的在财经,这样的后果,就是什么呢?后果就是说我们都是流浪者,流浪者的话,就没有资源,学校不会重视,教育部不会重视,国家不会重视,目前我国最缺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我们这个学科没有地方,甚至没有认可。那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文化产业管理应该作为管理类当中一个大学科,它跟工商管理和行政管理并列为三个主要的管理类学科,一个叫工商管理,一个文化产业管理,一个叫行政管理,这三个大学科各自有它的对象,有它的特殊性,只有当我们,比如说尊敬的周校长在这儿,只有当北京大学把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学学科来重视的时候,那么他就会配置很多资源给我们,现在我们也在努力做,但是我们认为从教育部到地方,我们目前还有一点名不正,言不顺,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作为一个大学科来发展这样一种学科的规划和转变。

第三个,我想应该推动服务机制创新,我们知道过去的政府,我们一谈到政府的时候,政府是在管,我们现在提到政府的时候叫服务,但是我们现在政府服务是服务于谁呢?现在政府主要服务于上级和人大,它还没有服务于市场主体,没有服务给科研人员和企业家。这个服务机制要形成一种叫反向的这种服务,就是谁来监督你?就是你的服务对象来监督你,不是权力监督部门来监督你。这个转变,我认为我们需要三个层次转变,第一个转变,我认为我们国家跟文化产业相关的各个部委,都应该成立文化产业管理司,比如说广电总局应该成立广电产业司,新闻出版总署应该成立新闻出版产业司,就是说文化产业跟文化类别,应该分开管理。第二个层次服务转变,我认为政府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是制订战略和服务的公民,文化产业消费者和生产者,包括研究人员都应该是政府的服务对象。第三个层次,政府的服务应该由权力分配转向一种政策型的服务,就是说它不是在做什么事情,而是在引导人们做什么事情,它的任务就是通过政策,通过完善政策来实现调控服务,而不是资源配置的服务。

第四个创新是资源配置的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市场配置资源当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是重要的。但是政府在配置资源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往往从过去事业单位走过来的时候,就形成很多垄断,这些垄断机构存在,会使我们这个资源的配置发生一些不合理的配置。所以我觉得在配置的过程当中,比如说政府应该扶持文化产业创业,那么对于一些创业企业应该给予很多的优惠政策。同时,应该在配置资源上面,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奖励优秀,另外一个部分是对一些中小企业进行扶持,这是资源配置方面的创新。

第五个,叫合作机制的创新。我主要说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现在政府都在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但是政府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很多时候是政府自己在做,而没有把社会的资源合起来共同来做。我们政府规划有点像十一五这样的规划,但是我们知道产业规划和工作报告,它应该是很不一样的,这里面应该有很多产业能够发展的战略和一种具体内容,我建议今后应该形成一种官产学的合作模式,这三种领域的合作是缺一不可的。

第六个,我希望我们国家改变企业的注册制度,推动创业机制的创新,就是说我们一直有一个问题,现在很多创业有门槛,而国外很多创业不需要门槛的,那么文化产业的智慧我们脑袋里面,商业模式有在我们脑袋里面,所以我想我们文化产业为了鼓励创业,应该降低门槛。我觉得目前企业有很多注册资金搁在帐目上,没有任何意义。

第七个叫企业融资创新。我想说的一个问题,我们目前文化企业涉及到这种融资的困难,这个困难,是可以解决的。这个主要的解决方法,我认为不是解决贷款担保问题,而是解决企业上市问题。我们可以降低文化企业上市的门槛,通过上市来解决企业的融资的困难,那么如果我们这个企业解决不了上市融资的问题,那么创新发展就谈不上。同时兼并重组也谈不上,现在经常听到很多地方说小企业太多,让企业重组合并,你没有钱你凭什么来买人家的企业。我们现在很多的理念都没有一种政策的支持,所以我认为这个文化企业,应该有专门一个板块,这个板块里面有几千家企业都去上市,这样我们企业就有希望了。

第八个,我认为我们应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我们现在很多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家,很多人都是来自于艺术创造者,用我的话叫艺术家,不是企业家,艺术家做文化产业当然是好事,但是艺术家做文化产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忘记这个里面有商业模式,如果没有商业模式,你在这里面折腾的。我们中国有很多做电影,实际上不知道从哪里划来一笔钱,然后投在电影上,有的甚至把家里的房子抵押了,来投资拍电影。电影要想挣钱,需要一套可盈利的模式。很多人在说中国电影,现在电影票价太贵了,我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如果电影票价不这么贵的话,那么一个投资3亿的电影肯定是亏损很大的。像《赤壁上》如果投资了3个亿,票房回了3个亿,那意味着你还亏损1.8个亿。这里面有很多商业模式要思考,没有这个商业模式,这个产业做不大。如果你是艺术家,最好找个企业家做你的上市。

第九个叫区域发展模式创新,现在每个区域都要结合他自己的自然环境的禀赋来发展文化产业,这意味着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我们在发展的时候,大家都说动漫很好,所以很多地方都做动漫,真正在中国能够做动漫的,我觉得就三四个地方,比如说北京、上海、深圳,其他的地级市的城市,那都是政府在拿钱养这些动漫人才,你没有发展模式的转变,我认为这个发展模式很重要。另外很多地方认为我这个地方历史文化积淀很丰厚,所以我要发展文化产业很方便,其实大家都知道,现在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很多地方根本没有什么文化底蕴,大连是一个新兴城市,他比其他地方的文化产业发展好多了。

第十个叫文化出口的创新。以前文化出口,主要出口给艺术爱好者。而我们现在的文化出口要出口给家长带着孩子去看。不管你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要影响下一代,要影响父母带着孩子去,这是我们今后的主要任务,这样才能提升软实力。我们过去都是影响艺术家,艺术有共鸣,但是艺术家他自己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应该把文化出口把它转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政策,然后国家有很多支柱,而这个支柱还要结合内容来思考。所以推动文化出口的内容创新和机制的创新,这是一个重要的创新。

以上就是我关于迎接机遇的一种创新和转变的思考。谢谢大家。

文章录入:kitten    责任编辑:kitten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