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少华:文化部将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
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0

 

赵少华:文化部将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尊敬的厉无畏主席,尊敬的周其凤校长,尊敬的苏震西市长,最敬的叶朗教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文化部对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今天的发言主要是和我们在座的各位专家们,共同回顾一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在当前金融危机下,文化产业发展机遇问题,与各位进行我们共同的交流和探讨。

大家知道,改革开放30年,是世界波澜壮阔的30年,也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30年。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建设,改革开放成果之一,更是异军突起,得到迅猛发展。回顾30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到1992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以1979年广州市东方宾馆第一家营业性的音乐茶座的诞生为标志。歌舞娱乐业悄然兴起,文化产业开始萌芽。第二阶段,1992年到1998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1993年11月,文化部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命题。文化产业渐渐引起社会和理论界关注。第三阶段,1998年到2000年,文化部1998年设立了文化产业司,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已由民间自发发展阶段进入了政府致力推动的新时期。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随着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提高,文化产业得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规划建议,首次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表明文化产业已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将文化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个部分。这是我党文化理论一个重大突破。2007年,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出发,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选择之一,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升了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全国文化系统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极的探索,既遵循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又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努力营造有利于中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在文化系统及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的时期。文化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发展。

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增值的同比增长速度,年年都在两位数以上,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不断上升。部分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文化产业不仅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现代服务业,拉动对外文化贸易,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的凸现。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的减速,国家市场需求疲软,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的增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文化产业,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金融危机可能带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包括借鉴历史的经验,可能更有利于开拓我们的思路,更有利于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得以健康发展。

首先历史经验表明,以往的经济危机时期,都给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如上个世纪3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危机,其他行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而唯独文化产业捕获了发展的先机。其中在1929年到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美国政府在大力恢复经济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文化艺术政策,包括联邦的戏剧计划,联邦音乐计划、联邦艺术计划、联邦作家计划等等。为美国文化产业腾飞,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与人才的保证。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政府在1998年确定文化产业为其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并给予了大力支持。将其文化经费提升到国家总预算的1%,韩文化产业由此得到繁荣发展。

其次,金融危机将迫使人民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而文化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少,发展潜力大的新型产业,正好符合当前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社会消费,改变出口门类的要求,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的产业。金融危机会影响到我国传统出口产业,但近10年来,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对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密切了,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可以成为新的对外贸易的增长点。

第三,经济危机期间,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为中小文化企业,低成本投入提供难得的机遇。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实体经济,绝大多数是中小文化企业,多年来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制约着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一系列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相继出台。这十分有利于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十七大提出的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健康步伐,都将会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专家分析指出,文化特有的抚慰心灵作用,在金融危机时期,也将得以充分发挥。因为越在经济困难面前,人们可能越需要精神慰藉和文化滋养,在金融危机面前,社会文化消费需求,不仅不会萎缩,反而可能会急剧增加。美国上世纪经济大萧条时期,电影业迅速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一个热点,昨天晚上,我为了调研,到北展剧场看了东方歌舞团在那里的演出,我很有感触,这个演出要连续演11天,每天演两场,这是经营性的。全部都是网上售票。但是昨天连续这么长时间演下来,我问了东方歌舞团团长情况,场场爆满,而且让我很感动的是,场上演员很认真,真正用心来演出,对待每一位观众。而且实实在在演了两个多小时,演员们演的好,歌唱家唱的好,观众就鼓掌。我一看当时观众场面,非常热烈,场风也非常好,达到一种互动,挺感动的。这个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多了。

现在在网上要售票,选择很多演出的话,都提前一个月拿到票。说明这个需求量越来越大了,过去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大城市,我觉得这方面还是做到了,当然可能这方面地域差距不一样。在一些贫困,那就是票价很低,公益性演出更多一些,尤其面临新年了,三下乡活动,可能要演100多场,对下面进行慰问演出。最近的电影院上座率非常高,所以说最近国家也是扩大内需战略方针,也拿出很多拉动内需的政策,比如说国家拿出很多钱,对基层共享工程,让乡村老百姓达到文化的普惠,这方面做了很多政策上的扶持。所以相信文化相对提升人民的信心,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社会的稳定起到独特的作用。鉴于以上分析,我们面对金融危机,确实需要充分估计困难,保持忧患意识,同时更要增强信心,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认真研究如何能够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确保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针对文化产业文化部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推动。

一,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明显的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的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的战略要求,把文化产业纳入文化部工作的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积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提升文化企业的信心。

二,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加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步伐,做大做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建立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引导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化消费,努力满足金融危机时期,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促使文化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充分发挥我驻外文化机构的桥梁作用,支持我国更多的文化企业,文化产品与服务进入国际市场,积极组织或参与国际文化贸易多边活动。今年将继续办好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和第四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

五,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努力培养一支熟悉国际通行策略,具备较高艺术文化水平的精英管理队伍。

六,继续推动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升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的水平,增强文化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另外要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作用,在走出去方面,我们为文化企业搭桥铺路。最后我想借用胡锦涛总书记,对于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时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发言。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坚定信心,携手努力,我们才能共同渡过难关。最后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谢谢今天各位与会代表,谢谢参与此次论坛的北大老师和同学们,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有所获,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谢谢。

文章录入:kitten    责任编辑:kitten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