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致辞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尊敬的厉无畏副主席,尊敬的赵少华副部长,尊敬的周其凤校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的各位朋友们,感谢厉无畏副主席和周其凤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刚才周校长已经代表北京大学对今天到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和媒体朋友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这么多领导同志、嘉宾,以及媒体朋友们,这么多学术界、企业界精英参加这次论坛,我心里感到无限的欢欣。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蓬勃气象。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改革开放3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文化产业机遇,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在今明两天的会议上,围绕这个题目,到会的领导同志、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会发表精彩的演讲。我想借用这个机会,谈一个问题,关于精神追求的问题。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论述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提法,就是要使我们国家成为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把精神追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一个标志,这有极为深刻,极为深远的意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只有物质的追求,而没有精神的追求。一个人没有精神的追求,大家会说这个人很庸俗,一个社会没有精神追求,那整个社会就陷入了庸俗化。一个国家的物质上去了,物质生活富裕了,如果没有高远的精神追求,那么物质生产和社会发展,最终会受到限制,这个国家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前途。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大会上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是警句,也是警钟。现在我们社会的某些方面,确实有一种倾向,就是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压倒一切的统治地位。而对精神的追求,则被忽视,被冷淡,被挤压。我们社会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的东西,同这种倾向是有关系的。十七大报告把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目标和标志提出来,这对各方面工作都有指导意义,尤其对文化产业和教育领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以大学教育来说,过去有一种提法,说大学的功能就是传授知识,以此来考虑大学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从上述十七大精神来看,这种提法显然是片面的。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学习技术,更重要的是它要教育学生使他们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进一步来说,大学还要在精神追求层面上,引领整个社会。北大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起的作用,我认为主要就在于此。斯坦福、哈佛可能出了不少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这一点北大不能跟他们相比,但是从追求精神来说,哈佛、斯坦福未必能比得上北大。哈佛大学是为美国办的,北大是为中国办的。中国和美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我不是说哈佛好的东西我们不学习,但是我们要立足中国的国情,中国大学有自己的传统,中国大学有自己的办学宗旨,不能处处照搬美国大学。
我想我们的教育事业,应该体现十七大的精神,要把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各级学校要更加重视人文教育,包括德育、美誉、文化历史基础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等。大学要重视发展人文学科,要纠正某些单位、某些人轻视人文学科的倾向。要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一所大学一定要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术氛围和艺术氛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文化环境的治理,特别要注意扫除影视、美术、音乐、网络游戏、平面媒体,以及互联网等领域的文化垃圾和文化毒品。对那些肆意丑化我们国家的电影,以及对我们历史上的伟大作家和经典著作恶意诋毁的人,不能听任他们毒害青少年,要制定法律来约束这些人。
精神追求对发展文化产业同样关系重大,文化产业与市场有联系,与技术有联系,特别要重视世界市场。要重视技术,特别要重视高新技术,但是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应从根本上满足千百万群众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所以发展文化产业要高度重视它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在国际事务中,文化产业作为软实力的组成部分,而具有重大的作用,这同样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它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这里着重从文化软实力角度谈。大家知道软实力是哈佛大学教授创造的词汇,他认为实力就是影响他人取得你所希望的结果的能力。你可以用三种方式来影响他人,第一种方式是强制性的威胁,第二种方式是诱惑。第三种方式是吸引别人。使得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同你的目标相一致。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国家用这里说的第三种方式来影响别的国家,这种能力就叫软实力。就是使别的国家愿意追随你,认同你的价值观。他们这么搞,是想搞的和你一样繁荣,一样好。但是这么一来,恰恰达到了你所希望的结果。这种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它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层面的认同。软实力是国际事务中的战略资源,学者们认为当今美国的软实力最强,德国时代周刊主编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强于他的经济与军事制约。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软实力是精神价值观层面认同的问题,认同是种动态过程,具有开放性和建构性。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一种建构性的认同实践,就是说文化产业可以使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对你这个国家有一种精神上的认同。
为了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根据这样一种认识,我想提出几点看法:
第一,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以及美术作品等社会影响比较大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比如说扭曲的心态等等加以放大、夸大,拼命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
第二,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有深度的认识。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比如故宫、长城、书法、绘画、苏州园林、昆剧、京剧、民间工艺、饮食、民居、服饰等等。但是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历史知识和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些后面东西是什么?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例如我们从杨柳青年画的热闹、欢乐、喜庆的画面,可以看到中国人对过一种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是中国老百姓最普遍,最本质的愿望,也是中国老百姓时代不变的愿望,这就是这些年画后面的东西。又如我们从青州佛像的微笑,以及西游记当中孙悟空的形象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不丧失对于生活的信心,这就是艺术作品后面的东西。又如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味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内在的精神,有活的灵魂。这就是活的中国文化。这样,国际社会的朋友,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就可以获得一种有深度的认识,只有这种有深度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才能使中国文化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第三,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我们向国际社会介绍和展示中国文化,当然会特别选择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这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我们应该向国际社会展示和说明它们的历史内涵和历史根据。同时另外一方面,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又有可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我们从孔子《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我们从中国画家山水花鸟画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人与万物一体之美的精神。从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所追寻的共享太平的外交方针,以及从中国延续2000多年时间修建万里长城,可以中国人对和平生活永恒的祈求。以及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有一种包容的精神,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今天我们应该着重把它加以展示、照亮,照亮这些内容,不仅仅可以展示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实践,同时还可以展示当代中国人的广阔、开放、平和的内在心境。这是对于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口号的极好的阐释,同时这些内容也最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十分有利于消除国际社会中一些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误解和曲解,十分有利于增强中国文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吸引力。
第四,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情调,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我们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平静、安乐、和谐生活的一种满足的心态。我们从老北京蓝天传来哨声的情调,可以看到中国老百姓如何为自己平淡的生活寻求快意和乐趣。我们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注意营造诗的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审美的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和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有联系。这样比较容易得到他们的理解、尊重、欣赏和认同。
以上我着重从文化软实力角度强调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要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强调我们文化产品要引导整个社会,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也要向世人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再一次对大家来参加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要是热烈的欢迎,最后预祝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