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Made in China 到 Cultured in China
记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
作者:本站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0

文化是国家的灯塔。如今的中国正在全速夜航,我们需要一个指引,一个方向,一种给与信心的力量。

2009年1月9日至11日,2009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国家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市长苏震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华特迪士尼公司执行副总裁张志忠等领导、专家以及业界人士到会祝贺并做了演讲,与来自海外的数百位与会嘉宾就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文化产业新机遇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阐释。

本次新年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和北京派格太合环球传媒共同承办。论坛主题精彩纷呈,主论坛围绕中国文化产业新机遇展开探讨,以“改革开放3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文化产业机遇”为主题, 5个子论坛分别为:文化与财富——文化产业与新创富模式;创意时代的设计文化与设计产业;泛在时代与传播革命;体育产业,危机中的信心经济;改革开放与城市发展。论坛期间还举办了“创意城市文化名片展”、“创意中国•设计深圳优秀设计作品展”以及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征集活动、招待酒会、闭幕盛典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荣誉盛典等丰富多彩的创意活动。

 

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内需的重要支撑

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发展成为金融危机,日渐影响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如汽车制造、钢铁、房地产等。就我国来说,金融危机影响到我国传统的出口企业,但对文化创意产业反倒是一个契机,文化创意产业消费最重要的是个人消费。在危机面前,中国方兴未艾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会放缓发展的脚步,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内需的重要支撑。一是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符合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要求;二是符合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要求;三是金融危机影响到我国传统的出口企业,反而给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创造了机遇;四是从内需来讲,文化消费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新媒体、新文化业态的兴起也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叶朗教授分析指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更有特殊的优势,五千年的文明史,五十多个民族,文化积累深厚,文化类型丰富,启动这些文化资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它们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

二十一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有两个,一个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个是文化产业。未来,文化产业不仅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叶教授如是说。

 

创造设计:文化产业的巨大附加值

设计产业是一种以创意为核心要素,能创造巨大附加价值的文化产业,但同样是一个风险行业,高投入、高风险、缺乏知识产权标准评估体系,因而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论坛探讨分析了通过可复制模式吸引风投,实行年薪制实现设计公司的企业化,将设计移植到各行业的研发中心,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等方法和途径来发展创造设计业的思路。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设计界爆发出的巨大潜力和才能让世界刮目。就“回首奥运创意设计、城市文化与设计、企业品牌与设计、从‘made in China’到‘design in China’、解读设计之都——深圳”五个主题,演讲嘉宾分析了中国设计界在奥运中取得的瞩目成就,总结奥运为中国设计界带来的启迪和机遇,共同展望中国设计界在奥运后的发展方向,预测中国设计界在商业领域的发展前景。

 

 泛在时代:为文化产业提供强力引擎

2005年后,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中国提出了科技奥运的承诺,当时信息产业部在高新技术、多媒体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推动。随着全球化和网络化程度的加深,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战略正呈现出“泛在”(ubiquitous)的新发展趋势,即无所不在的信息化、网络化。泛在时代,我们正面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全球性传播革命:“泛在传播”。所有的文化载体和媒体都可以通过一种网络形态进行联网,一切内容都可以在“泛在网络”上面自由传播。对文化产业而言,“泛在时代”将推动信息产业、传媒产业向文化产业升级,同时为文化产品实现其价值提供尽可能多的平台,无疑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和支持。在泛在时代,文化不会终结,而将获得新生。网络将使文化从“诸神的狂欢”变成“众人的狂欢”,从“精英的独白”变成“万人的合唱”。

泛在文化创造是全球公民的共同事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这位曾经提出“泛在中国”战略研究构想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从业者与研究者,谈到本次论坛提出的“泛在时代”的意义,“旨在寻找中国文化产业新的投资可能,探讨如何顺应未来传播趋势发展文化产业。我们希望看到的泛在文化是那种给所有人带来幸福和自由的文化。因而,符合人性的泛在文化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文化“。

面对泛在传播技术正全面超越互联网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全媒体泛在传播时代即将来临的历史机遇,派格太合环球传媒总裁孙健君前瞻性地创建“领先创意驱动、内容系列开发、泛在整合传播、推广营销合一”的产业化运营和客户服务体系,规划并打造融全品种互动娱乐内容集成、全媒体泛在网络整合传播、跨媒体商务渠道整合营销为一体的产业平台,孙健君认为:泛在时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国将与世界强国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在更为领先的起点上,冲刺泛在传播和泛在商务的无限可能,创造面向未来的新经济体系和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意识形态和产业格局,创新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潮流,在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同时,成为世界文化强国。

 

让城市成为文化产业的强大支点

继去年新年论坛推出了“十大创意城市评选”,今年论坛特别推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征集活动,着力表彰近30年来因城市文化名片而名扬四海的典范城市,开创城市营销时代!征集的在闭幕活动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创意城市文化名片荣誉盛典上揭晓,入选城市名片列入新浪官网展示。

此次活动征集最能够代表各参与城市文化形象的文本、标识、著名人物、发展历史及其它文化符号,经过专家的分析论证,希望对城市名片下一步进行纵深的推广,打造城市高端对话平台,提升城市品牌建设能力,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进程。电影、故事、节日,甚至是特产,都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彰显文化的同时带来发展的机遇与财富。

此次城市文化名片征集的几个指标,包括时效性、传播力、形象的识别性以及对产业的提升力。如《庐山恋》电影的上映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庐山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贵阳市通过“中国(贵阳)避暑季”这个节庆的设立,巧打避暑牌,融特色旅游、乡土特产、地方美食、民族歌会为一炉,两年来贵阳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旅游经济收入翻了两番多。

派格太合环球传媒公司总裁孙健君畅谈了文化名片对于城市营销的意义: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哪怕再丰厚,也需要提炼出一个代表符号,就像企业的LOGO,便于迅速认知,有助于区别其他地方的惟一性、生动性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地标或者名片。每个城市都可以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文化、自然和传统的这些便利条件提升归纳总结这个名片,有很多可选择的方法,通过学习古今中外优秀的案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可能性和方法去提炼,可以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文化和品牌的宣传。

 

新年论坛成就自身品牌,迎接文化中国新时代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带来中国经济腾飞,与世界接轨。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文化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全国各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GDP份额呈不断增长的趋势。随之而来,是一个政治上经济上更加强大的中国焕发的文化自觉,要表现自己的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

北京大学,百年学府,囊括大典,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诞生于中国文化产业即将全面启动的1999年,历经九年的积淀与探索,在中国文化产业领域拥有了良好的行业声誉和深厚的资源优势,并于2002年6月与国家文化部共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研究院同仁深知,在全球化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必然要求走出创新之路,创新之路也就是从“文化制造”到“文化创造”的必由之路。整合和推动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用智慧和美感来丰富人们的生活,将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的连续举办,正是为推动和促进北大人文智慧与文化产业更好的结合与发展。

作为有着多年成功经验的高层次国际学术论坛,创办5年来,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一直以其专业化、前瞻性、深刻性著称。“种桃种李种春风”,小而言之,是一次知识的传播,大而言之,则是文明薪火的传递,它不但可以让文化产业的春光在大众面前明亮起来,更可以推动政府、企业和学界之间充分沟通与交流,审视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探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及文化产业发展前景,一起面向未来,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指明航向!

未来是正在到来的现实,让Cultured in China的未来之光,照亮中国的现实!

文章录入:kitten    责任编辑:kitten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