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8年1月4日—6日 地点:北京大学
您现在的位置: 意象网 >> Fici2008 >> 往届新闻 >> 文章正文  
[图文]朱虹:中国广播影视“十一五”发展战略


朱虹:中国广播影视“十一五”发展战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7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朱虹(王亚男摄)

    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今日上午在北京大学举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朱虹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发言的题目是“中国广播影视‘十一五’发展战略”。
    朱虹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引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对未来五年我国文化发展进行了科学地、全面地规划和部署,也为我国广播影视业指明了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贯彻落实好《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以导向为灵魂,以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中国广电今后五年最重要的任务。
    概括起来“十一五”期间我国广播影视业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新闻媒体建设,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产业,繁荣广播影视创造,全面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加快实施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
    一,加强新闻媒体建设。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广播影视的主阵地,加强新闻媒体建设,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1.加强广电媒体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不断增强宣传实力。硬件建设就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广电媒体设备运行速度,加强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发射转播台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台、电视台重要频率的覆盖,加强对周边国家的播出频率和时间。加快安全播出保障体系的建设,构建国家广播电视监测信息平台。
    软件建设就是要加强频道、频率的栏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广播电视播出机构频道、频率布局结构,促进频道频率的专业化、对象化、品牌化发展。加强少儿、农业、少数民族、外宣等工艺性较强的专业频道。频率和栏目的建设,大家知道我们中央电视台从今年元月1号开始把国际中文频道变成三个频道。积极推进节目的改版和创新,着力打造精品频道的节目栏目。
    2.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首先,是要改进宣传方式方法,认真贯彻“三贴近”原则,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的新闻报道,改进和加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完善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其次进一步净化荧屏,以文艺、娱乐、情感性栏目和电视剧为重点,以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素质为突破口,制定完善的规范制。加大违纪违规处罚力度,加强对广播电视广告的监管。
    3.拓展宣传的新阵地,鼓励和支持电台、电视台开办网络广播电视,积极占领网络舆论宣传的新阵地,加强通过中国广播网、国际在线、央视国际等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努力将其办成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的新闻网站。积极利用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等新型媒体进行宣传。
    二、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文化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类。广播电视的公共服务由政府主导,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大力提高公共节目的质量和服务质量。保证每一个公民不受身份、地域和经济状况的限制,享受广播电视的基本服务,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和普遍需求,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农村广播影视重点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难”的问题。
    1、大力实施新时期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工程。在巩固已有的工程的基础上,巩固第二次,使当地的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收看、收听中央和本省四套节目以上和八套以上的电视节目,大力提高广播电视的覆盖水平,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无偿收听四套以上的无线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
    2、继续实施广播电视“西送”工程。提高收视质量,扩大有效地覆盖范围。3、继续推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企业运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思路,大力推进农村电影速度化放映。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部电影的根本需要。
    三、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产业。广播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力军,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全面推进经营性的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开辟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深化产业体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国有广播影视制作和传输单位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这是广播影视产业加快发展的起点。转制企业要建立起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新型的文化市场主体,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广播影视企业符合条件的经批准可以上市。转制后的文化公司要在确保国有市场增至报纸的基础上,投资多元化,真正实现自负盈亏的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2、扩大投融资渠道。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经营政策许可的广播影视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鼓励和支持国有非公有资本基于电影、电视剧、影视动画制作发行,电影院和电影院线以及农村电影放映为领域。
    3、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IP电视,仅仅依托地面数字电视技术、卫星数字电视技术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应用,强化市场运作,积极发展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等数字新媒体业务。
    四、繁荣广播影视创作。努力推出更多更好地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的广播影视作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1.抓好电影创作,电影年产量继续保持在web2.0基础上。去年260部,今年故事片超过300部。着力提高电影的质量,力争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优秀的作品达到20%,采取措施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和农村题材、青少年和少数民族的电影创造。
    2、抓好电视剧和广播剧的创作。保持数量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质量,实现规模、数量、质量同步发展,争取优秀电视剧达到总量的20%。现在我们国家的电视剧去年达到1.38万集,目前在全世界电视剧数量排在第一位。加强广播剧的创作生产,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3、抓好影视动画创作。大力推进国产影视动画的振兴,提高原创制作能力,达到有影响力的国际产品。电影动画片年产量要达到5―10倍,电视动画年产量要超过8万分钟。我这里可以宣布这个数字,我们前年只达到2万多分钟,去年是4万多分钟,今年已经超过8万分钟。
    4、打造节目品牌。要树立品牌意识,采取多种提升品牌的措施,组织和培养品牌,要加强节目创新,打造一批知名的品牌节目、栏目以及有影响力的品牌制作机构。
    五、全面推进广播影视的数字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播影视要积极顺应趋势,加快技术升级换代,全面推进广播影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
    1、加快推进电台、电视台的数字化。通过数字化着力构建采、播、传、用的一体化。全国电台、电视台在2010年基本实现节目制作、播出的一体化。
    2、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继续坚持政府领导、广电实施、社会参与、群众认可、整体转换市场运作的思路,逐步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由部分城市试点向全国大中城市全面铺开。按照大容量、双向交互、多功能要求,大力推进网络改造,推进数字有线电视全功能网络建设,构建连接千家万户的信息化系统。
    这个数字化目前推进的很有效果,在全国一些著名的城市,比如在青岛、杭州、太原发展得很快。例如在广西这些贫穷的地方,去年数字转化已经达到167万户。在全国走在前列。下一步我们在全国大力推进。
    3、积极推进地面无限广播电视数字化。利用现有的发射台站积极开展数字音频广播、数字调频、调幅广播试点,开展多种业务2008实现北京奥运会高清晰电视转播,争取在2010年在有条件的地区全面开播地面数字电视。
    4、积极推进卫星广播电视数字化。要充分利用卫星资源,建立广播影视卫星直播系统,形成“村村通”节目统一技术平台,建立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平台和业务支撑系统,确定技术标准和技术体制,2008年面向流动人群开展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
    5、积极推进电影的数字化。努力扩大数字技术在电影生产,特别是电影特技制作、后期加工中的应用,争取达到制作影片达到80部,数字电影100部,数字电视电影200部,电视剧500集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kitten    责任编辑:kitte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意象网络版权、投稿与免责申明:
    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意象网络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意象网络,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注明“采编自”的文章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网友评论:

    联系方式

    2008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组委会
    会务联系人:肖怀德(13810634630)
    商务联系人:贾少红(13001116043) 赵晓玲(13426205638)
    媒体联系人:赵朝锋(13801214239) 杨 颖(13910304518)

    地 址:北京大学静园一院213室 100871
    电 话:(010)62757216 82024746 51701995
    传 真:(010)62753340 62364571 51701509
    网 址:www.fici.org.cn 邮 箱:fici@pku.edu.cn